九九成语大全

形容忧伤痛苦的成语大全_四字词语

成语 成语查询 2023-10-24

哀而不伤 : 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,形容感情有节制;另形容诗歌、音乐优美雅致,感情适度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
阿毗地狱 : 阿毗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
哀毁瘠立 :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
嗳声叹气 : 因伤感、烦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声。

爱别离苦 : 佛家语,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。

黯然销魂 : 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

百般折磨 :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、精神上遭受痛苦。

悲不自胜 : 胜:能承受。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
悲天悯人 : 悲天:哀叹时世;悯人:怜惜众人。指哀叹时世的艰难,怜惜人们的痛苦。

剥肤之痛 : 剥:剥去。肤:皮肤。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。

剥床及肤 : 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

踣地呼天 : 犹言呼天抢地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
不能自拔 : 拔:摆脱。不能主动地从痛苦、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。

苍生涂炭 : 涂:泥淖。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、掉进火坑那样痛苦。

缠绵悱恻 : 悱恻:悲苦的样子。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。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。

楚囚相对 :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,相对无策,徒然悲伤。

楚楚可怜 : 楚楚:植物丛生的样子,也形容痛苦的神情。本指幼松纤弱可爱,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。

触物伤情 : 触:触动,感动。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。

触目崩心 :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。

触目恸心 : 恸:极悲哀;大哭。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。

创钜痛深 : 比喻受到巨大的创伤,痛苦之极。钜。同“巨”,大。

创巨痛深 : 创:创伤;痛:疼痛。受了很大创伤,痛苦很深。原指哀痛父母之丧,犹如体受重创。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。

创剧痛深 : 指创伤大、痛苦深。

怆地呼天 : 怆:悲伤,凄楚。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。

捶胸跌脚 :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。

捶胸跌足 :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。

捶胸顿脚 :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。

摧心剖肝 : 摧:折。剖:划开。心肝断裂剖开。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。

大慈大悲 : 慈: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;悲: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;慈悲:佛家语,救人苦难。形容人心肠慈善。

悼心失图 : 悼:悲伤;图:谋划。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。

夺眶而出 : 眶:眼眶。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。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。

风木之悲 : 风木:同“风树”,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养。指丧父母的悲伤。

风木含悲 : 比喻因父母亡故,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。

甘之如荠 : 荠:荠菜,其味先苦后甜。象吃了先苦后甜的荠菜一样内心很高兴、愉悦。比喻做愿意的事情,虽然受了苦,心里也很甜美。

甘心如荠 : 荠:甜菜。荼菜虽苦,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,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。后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,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。

甘苦与共 : 甘苦:欢乐和痛苦;与共:共同在一起。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,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。

苟且偷生 : 苟且:得过且过;偷生:苟且地活着。得过且过,勉强活着。

光彩夺目 : 夺目:耀眼。形容鲜艳耀眼。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。

咳声叹气 : 因忧伤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
呼天抢地 : 抢地:触地。大声叫天,用头撞地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
三尺焦桐 : 指琴。 汉 蔡邕 有焦尾琴,故称。 唐 李洞 《毙驴》诗:“三尺焦桐背残月,一条藜杖卓寒烟。”参见“ 三尺桐 ”。

三尺秋霜 : 喻剑。 元 谷子敬 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犯着咱三尺秋霜,管教你登时落叶黄。”

三教布衣 : 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。 陶 通释、老,善天文历数,隐居修炼,后不知所终。 宋 叶廷珪 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 唐 陈陶 ,以诗名,兼释、老学,自号 三教布衣 。”

三尺之孤 : 幼小的孤儿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内阁二·新郑富平身后》:“两公立朝錚錚,即微有可议,何至溺情阿堵,使有三尺之孤,必不决裂至此。” 清 姚鼐 《丹徒王氏秀山阡表》:“母 吴 儒人尚少,家贫乏,无族党内外之助,抚三尺之孤,默默自守於穷巷

三尺之木 : 指琴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感虚》:“三尺之木,数絃之声,感动天地,何其神也?” 黄晖 校释:“《广雅·释乐》:‘ 神农氏 琴,长三尺六寸六分,上有五絃,曰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 文王 增二弦,曰少宫、少商。’”

三同一片 : 指干部、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打成一片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五:“ 邓秀梅 默了默神,还是打定主意住在老百姓家里,彻底地做到三同一片。”参见“ 三同 ”。

三生杜牧 : 唐 杜牧 去官后,郁郁不得志,落拓 扬州 ,好作青楼之游,以风流名。有《遣怀》诗云:“十年一觉 扬州 梦,赢得青楼薄倖名。”后言风情者,多以“三生 杜牧 ”比况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。 宋 黄庭坚 《广陵春早》诗:“春风十里珠帘卷,

三侯之章 : 指 汉高祖 所作的《大风歌》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 高祖 过 沛 诗《三侯之章》,令小儿歌之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过 沛 诗即《大风歌》也……侯,语辞也。《诗》曰:‘侯其禕而’者是也。兮亦语辞也。 沛 诗有三‘兮’,故云‘三侯’也。” 元

三影郎中 : 宋 张先 ,号 张三影 。以其曾官郎中,故称“三影郎中”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六·王威宁诗》:“予改官翰林侍讲时, 淄川 唐济武太史 寄诗云:‘蜡烛五侯新制誥,鞦韆三影旧郎中。’语虽巧,特工妙。”参见“ 三影 ”。

三尺青蛇 : 喻剑。 明 梅鼎祚 《崑崙奴》第二折:“腰悬着百鍊鎚,胸掛着双文镜,袖三尺青蛇炯炯,写 太乙 神名头上顶。”

三臡八葅 : 泛指精美的肴馔。亦借喻精美的诗文。 明 王世贞 《艺苑巵言》卷五:“吾所以録此者,谓溪笔涧芷,亦可餖飣客席耳,非若二 李 辈之为三臡八葅也。”参见“ 三臡 ”。

三言之道 : 三句为政之道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公曰:‘敢问为政如之何?’ 孔子 对曰:‘夫妇别,父子亲,君臣严。三者正,则庶物从之矣。’公曰:‘寡人虽无似也,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。’” 孔颖达 疏:“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者,则上经‘夫妇别、父子亲、君臣严’

三科九旨 : 汉 代《公羊》学家谓《春秋》书法有三科九旨。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。有 何休 、 宋衷 二说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“ 隐公 第一” 唐 徐彦 疏:“问曰:‘《春秋説》云:《春秋》设三科九旨,其义如何?’答曰:‘ 何氏 ( 何休 )之意以为三

三品秀才 : 宋 章珉 的外号。 宋 陈师道 《后山谈丛》卷二:“ 章 学士 珉 为布衣,以宰相自许,高盖大马,盛服羣从而后出, 润 人谓之‘三品秀才’。”

三代人物 : 宋 遗民 刘辰翁 自号。 明 杨慎 《升庵诗话·刘须溪》:“ 宋 亡之后, 刘公 ( 刘辰翁 )竟不出仕也。噫,是与 伯夷 陶潜 何异哉! 须溪 私印,古篆‘三代人物’四字自许,良不为过。”

三徵七辟 : 谓累次征召。征,天子之召;辟,州郡之召。《晋书·孝友传·王裒》:“於是隐居教授,三徵七辟,皆不就。”

三红秀才 : 宋 应子和 工诗,有名句“两岸夕阳红”、“蜡炬短烧红”、“风过落花红”,时人称为“三红秀才”。 清 王晫 《今世说·赏誉》“有郎似桐花”原注:“ 邹程邨 嘆曰:‘昔 应子和 名“三红秀才”,今更不当称“三緑”耶?’”

三揖三让 : 古代迎宾之礼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宾三揖三让,登,再拜授币。” 郑玄 注:“三揖者,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。至而三让,让入门也。”《仪礼·乡饮酒》:“主人与宾三揖,至于阶三让。” 郑玄 注:“三揖者,将进揖,当陈揖,当碑揖。” 梁启超 《

三百五篇 : 指《诗经》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古者诗三千餘篇,及至 孔子 ,去其重,取可施於礼义……三百五篇, 孔子 皆弦歌之。”《汉书·儒林传·王式》:“臣以三百五篇諫,是以无諫书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
三摩鉢提 : 梵文音译。犹三昧。鉢,亦作“ 钵 ”。 宋 苏轼 《宝月大师塔铭》:“师於佛事虽若有为,譬之农夫畦而种之,待其自成,不数数然也。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释二门三点同异》:“《楞严》有三摩钵提,《圆觉》有三摩钵提,《涅槃》改

三查三整 :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,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。“三查”,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、查思想、查作风;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、查工作、查斗志。“三整”,是指整顿组织、整顿思想、整顿作风。 毛泽东 《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》:“目前

三步见方 : 原谓将战时,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。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先鼓以警戒,三步以见方。” 裴骃 集解:“ 郑玄 曰:‘将舞必先三举足,以见其舞之渐也。’ 王肃 曰:‘舞《武乐》三步为一节者,以见伐道也。’” 张守节 正义:“

三昧真火 : 道教谓元神、元气、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,谓之三昧真火。《药王救苦忠孝宝卷·思藐救白蛇》:“ 孙思藐 虔诚参道,每日家收丹炼药,时时下苦,将五气一处烤,将六门紧闭牢,三昧火往上烧,炼就了无价之宝。”《四游记·玉帝起赛宝通明会》:“我不免放出三

三角关系 : ◎ [triangle relation] 涉及三个人的一种局面;尤指两男恋一女或两女恋一男的局面和所造成的复杂关系 一场三角关系的喜剧

三元白法 : 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。 清 黄宗羲 《七怪》:“形法,理之显者也;方位,理之晦者也。三变而为三元白法。方位,一定不易者也;三元白法,随时改换者也。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、二黑、三碧、四緑、五黄、六白、七赤、八白、九紫。六十年为一元,三元凡一百

三回五解 : 犹三番五次。 元 高文秀 《黑旋风》楔子:“我恰纔嘱付了三回五解。”

三言二拍 : 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。指 明 冯梦龙 纂辑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和 明 凌濛初 编著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一篇:“三言二拍,印本今颇难观,可借此窥其大略也。”

三注三唱 : 唐 制,六品以下官吏赴选,始集试观书判,次面试观察言貌,然后拟官注籍。既注唱名,三唱后冬集,以其名报仆射,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,然后依旨授官。此项程序,谓之“三注三唱”。见《通典·选举志三》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又故事,必三銓、三注、三唱

三荒五月 : 指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期。 萧三 《红军打来晴了天》:“三荒五月有饭吃,九冬十月有衣添。”

三公山碑 : 汉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。文字漶甚,旧拓亦仅残存三、四百字。隶书二十四行,行四十字,额中央题“三公之碑”四字,左右为“封龙君”、“灵山君”六字。 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元氏封龙山颂》:“ 道光 中, 嘉兴 沉 君 匏庐 守 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