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成语大全

关于天气炎热的成语_四字词语

成语 成语查询 2023-10-24

沉李浮瓜 :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。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。

赤地千里 : 赤:空。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。

寸草不生 : 寸草:一点儿草。形容土地贫瘠,连一点儿草都不长。亦形容灾情严重。

大汗淋漓 : 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。

大雨滂沱 : 滂沱:雨大而多的样子。形容寸下得很大。

浮瓜沉李 :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。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。

汗如雨下 :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。形容出汗很多。

汗流洽背 : 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
汗流浃背 :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
赫赫炎炎 : 形容势焰炽盛。

挥汗成雨 : 挥:洒,泼。用手抹汗,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。形容人多。

挥汗如雨 : 挥:洒,泼。形容天热出汗多。

火伞高张 : 火伞:比喻夏天太阳酪烈;张:展开。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十分炎热。

浃背汗流 : 同“汗流浃背”,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。

焦金烁石 : 使金石熔化枯焦。形容天气酷热。

焦金流石 : 将金属、石头烧焦、熔化。形容天气极度干旱、炎热。

皎阳似火 : 皎:白而亮。太阳像火一样燃烧。多形容夏日的炎热。

颗粒无收 : 收:收成。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。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。

流汗浃背 : ①形容出汗多,湿透了背上的衣服。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。

流金铄石 : 铄、流:熔化。形容天气酷热,好像金石都要熔化。

七月流火 : 火:星座名,即心宿,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,位置最高,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,故称“流火”。指夏去秋来,寒天将至。

倾盆大雨 :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。形容雨大势急。

热气腾腾 : 热气蒸腾的样子。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。

烁石流金 : 指温度极高,能将金石熔化。形容酷热。烁,通“铄”。

铄石流金 : 铄、流:熔化。石头被熔化,金属变成了水。形容天气很热。

五黄六月 : 指阴历五、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。

吴牛喘月 : 吴牛: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。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,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。比喻因疑心而害怕。

夏日可畏 :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。比喻为人严厉,令人畏惧。

骄阳似火 : 强烈的阳光。

绿树成荫 :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,遮蔽了阳光。

夏阳酷暑 : 夏天的太阳,暑气逼人。

烈日炎炎 : 形容夏天阳光强烈。

夏山如碧 : 描写夏天山景的成语,夏日山里一片碧绿如玉。

海天云蒸 : 形容天气炎热。

火云如烧 : 云彩红得像火一样。

夏树苍翠 :

钱谷师爷 :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。 瞿秋白 《鞘声·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》:“旧时的钱谷师爷,刑名师爷,秀才,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。”亦称“ 钱粮师爷 ”。 毛泽东 《<农村调查>的序言和跋》:“这些干部、农民、秀才、狱吏、商人和钱粮师爷

钻燧改火 : 古时钻木取火,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旧穀既没,新穀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:“《周书·月令》有更火之文: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一年之中,钻火

钻穴踰墙 : 亦作“鑚穴踰墻”。 见“ 钻穴踰墙 ”。 亦作“鑚穴踰墻”。 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踰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后以“钻穴踰墙”指偷情、私奔、偷窃等行为。 金 王若虚 《五经辨惑二》:“予谓

酒中八仙 : 同“ 饮中八仙 ”。 指 唐 代酷好饮酒的 李白 、 贺知章 、 李适之 、 汝阳王 李琎 、 崔宗之 、 苏晋 、 张旭 、 焦遂 等八人。 清 钱大昕 《十驾斋养新录·饮中八仙》:“ 范传正 撰《李白墓碑》云:时人以公及 贺监 、

钻隙踰墙 : 同“ 钻穴踰墙 ”。 宋 陈亮 《祭潘叔度文》:“此钻隙踰墙之贱,而惧行己之无耻也。”

钻燧易火 : 同“ 钻燧改火 ”。 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当春三月,萩室熯造,钻燧易火,杼井易水,所以去兹毒也。”

钻木得火 : 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。用钻子钻木,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。相传 燧人氏 发明。《关尹子·二柱》:“形之所自生者,如钻木得火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燧人钻火树》:“教 燧人皇帝 钻木取火,以作大烹。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火》:“但是,

钻天蓦地 : 谓升为高官。 清 钱谦益 《反东坡洗儿诗己巳九月九日》:“还愿生儿獧且巧,钻天驀地到公卿。”参见“ 钻天令 ”。

钱井经商 : 谓租屋取利者。 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钱井经商》:“僦屋出钱号曰痴钱。故僦赁取直者,京师人指为钱井经商。”

都啰啰族 : 古 鞑靼 族的部族名。 宋 王明清 《挥麈前录》卷四:“凡二日,次 都囉囉 族, 汉 使过者,遗以财货,谓之打当。次歷 茅家喎子 族……此九族, 达靼 中尤尊者。”

铁肝御史 : 宋 钱顗 为侍御史,刚正不阿,世以此称之。《宋史·钱顗传》:“家贫母老,至丐贷亲旧以给朝哺,而怡然无謫官之色。 苏軾 遗以诗,有‘乌府先生铁作肝’之句,世因目为铁肝御史。”

铁脚诡寄 : 指 明 代 浙江 富民为逃避徭役而将田产假托在亲邻、佃仆名下的一种手段。 明 田艺蘅 《留青日札·非民风》:“先是命户部覈实天下土田,而两 浙 富民畏避差役,往往以田产诡寄亲邻佃僕,谓之铁脚诡寄。”《明史·食货志一》:“ 明太祖 即帝位,

铁达铁达 : 象声词。 茅盾 《子夜》十五:“恰好看见 莫干丞 披一件布衫,拖了一双踏倒后跟的旧鞋子,铁达铁达跑过来。”亦作“ 铁搭铁搭 ”。 叶圣陶 《绿衣》:“他不顾我的失望,只是铁搭铁搭地赶他无穷的路程。”

铁脚木鹅 : 古代测水深浅的工具。 唐 颜师古 《隋遗录》上:“大桥未就,别命云屯将军 麻叔谋 濬 黄河 入 汴 隄,使胜巨舰。 叔谋 衔命,甚酷,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。鹅止,谓濬河之夫不忠,队伍死水下。” 唐 无名氏 《开河记》:“上言水浅河窄,行舟

铁甲兵轮 : 军舰的旧称。 清 张百熙 《上条呈时事疏》:“铁甲兵轮,宜劝 华 商之在外洋者,捐资购办也。”

陵母伏剑 : 王陵 为 汉 将。 项羽 取 陵 母,欲以招 陵 。有 汉 使来, 陵 母见之,谓曰:愿告吾儿, 汉王 长者,必得天下,子谨事之,无有二志,妾以死送使者。遂伏剑而死。 项王 怒,烹 陵 母。后 陵 卒从 汉王 定天下,封为 安国侯 。事见《

铁链夹棒 : 古代兵器名。形制如打麦用的连枷。《武备志·军资乘·铁链夹棒》:“铁链夹棒,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。以铁饰之,利於自上击下。”

铁锁银钩 : 中国画技法之一,指铁钩锁。 明 李东阳 《柯敬仲墨竹》诗之一:“铁锁银钩谁解道,人间空梦笔生花。”

陵母知兴 : 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 王陵 , 沛 人也……聚党数千人,居 南阳 ,不肯从 沛公 。及 汉王 之还击 项籍 , 陵 乃以兵属 汉 。 项羽 取 陵 母置军中, 陵 使至,则东乡坐 陵 母,欲以招 陵 。 陵 母既私送使者,泣曰:‘愿为老妾语

铁帽子王 : 清 朝俗称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。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宗室》:“我朝 礼亲王 、 睿亲王 、 肃亲王 、 郑亲王 、 庄亲王 、 豫亲王 、 顺承郡王 、 克覲郡王 ,皆国初有大勋劳者,世袭不降封,谓之铁帽子王。” 赵大年 《公主的女儿》

铁门限笔 : 指 南朝 陈 智永禅师 的书体。 明 王世贞 《题凌中丞书<金刚经>跋》:“中丞 凌公 ,书此经,全用铁门限笔。圆熟有结体,得临池三昧。”参见“ 铁门限 ”。

铁扇公主 : 《西游记》人物。又名 罗刹女 。 牛魔王 之妻。 孙悟空 向她借法宝芭蕉扇,她不肯。 悟空 变成蠓虫钻进她的肚子里去威胁。后因 牛魔王 被擒,才将扇子献出。《西游记》第五九回:“樵子笑道:‘这 芭蕉洞 虽有,却无个铁扇仙,只有个 铁扇公主

陶侃之意 : 《晋书·陶侃传》载, 陶侃 梦生八翼,飞登天门,已登其八,唯一不得入,阍者以杖击之,折其左翼。后 侃 都督八州,握重兵,潜有窥窬之志,每思折翼之祥,即自抑而止。后因以“陶侃之意”指伺机谋废旧朝,自建新朝之典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语资

铁闷子车 : 有铁棚的火车。没有窗户,多为载货之用。 杨朔 《乱人坑》:“这些人不是抓来就是掳来的,锁在铁闷子车里,吃喝不管。”亦称“ 铁闷车 ”。 茅盾 《苏嘉路上》一:“这天是阴天,一列铁闷车又紧挨着月台。”

隼集陈庭 : 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 仲尼 在 陈 ,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,楛矢贯之,石砮其长尺有咫。 陈惠公 使人以隼如 仲尼 之馆问之。 仲尼 曰:‘隼之来也远矣,此 肃慎氏 之矢也……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,其可得也。’使求得之金櫝,如之。”后用为博

陶母邀宾 : 指 晋 陶侃 母 湛氏 剪发待宾的故事。典出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 侃 早孤贫,为县吏。 鄱阳 孝廉 范逵 尝过 侃 ,时仓卒无以待宾,其母乃截髮得双髲,以易酒肴,乐饮极欢,虽僕从亦过所望。” 元 秦简夫 《剪发待宾》第三折:“着人道娘教

钻门出户 : 走家串户,在各家进进出出。 化石 《山村接生员》:“ 胡么婶 照样在山里上上下下,钻门出户。”

陶侃之僻 : 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尝出游,见人持一把未熟稻, 侃 问:‘用此何为?’人云:‘行道所见,聊取之耳。’ 侃 大怒曰:‘汝既不田,而戏贼人稻!’执而鞭之……时造船,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,咸不解所以。后正会,积雪始晴,听事前餘雪犹溼,於是以屑布地

铁甲金戈 : 借指武职、军人。 元 王伯成 《天宝遗事诸宫调·遗事引》:“响珊珊铁甲金戈,明晃晃斧鉞刀枪。”参见“ 金戈铁马 ”。

顿递司酒 : 后唐 宋 初行大礼时由顿递司负责酿造分饷近臣的酒。其味醇美。 宋 徐度 《却扫编》卷下:“惟顿递司例造酒,分餉近臣,京师称顿递司酒为最美。”亦省称“ 顿递酒 ”。 宋 苏轼 有《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》诗。